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了《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》(GB38031-2025),該標準將于2026年7月1日起實施。新國標首次提出因內短路發生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,被業內稱為“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”。
相比2020年的國家標準,新國標增加了快充循環后的安全測試,并修訂了熱擴散測試,新增了底部撞擊測試。熱擴散測試要求電池單體內短路導致熱失控后,電池需在不起火、不爆炸的情況下發出報警信號,且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。底部撞擊測試則要求電池包或系統在受到撞擊后無泄漏、外殼破裂、起火或爆炸現象,同時滿足絕緣電阻要求。
針對超快充技術,新國標還規定,充電時間不超過15分鐘的電池單體,在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時,同樣要求不起火、不爆炸。新申請型式批準的車型從2026年7月1日起執行新國標,已獲得型式批準的車型從2027年7月1日起執行。
寧德時代表示,此次新國標的實施前提是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技術提升。新能源汽車火災常常與動力電池有關,車輛劇烈碰撞損傷電池以及電池過充過放、充電功率過大、電池質量問題等都可能導致熱失控。今年以來,多起新能源汽車碰撞起火事故引發公眾高度關注。例如,浙江豪情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國產和進口沃爾沃汽車,原因是高壓動力電池的制造問題可能導致電芯內部短路,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電池模組熱失控。此外,小米汽車也發生了嚴重車禍,導致車上三名女性遇難,事故原因推測為猛烈撞擊隔離帶水泥樁后整車系統嚴重受損所致。
依據《2024新能源車險發展報告》,2022年1月至11月間,新能源車起火事件中,充電過程中自燃占22.67%,行駛時自燃占16%,靜止停放時自燃占38.67%,碰撞引發起火占9.33%,其他原因占13.33%。
? 版權聲明